如今的北京电报大楼,电报已不是主业,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通信业务。有许多人说,电报大楼应该易名,叫国际数据通信中心更为恰当。
8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每月的报务交换量多达300多万张,可谓规模宏大、收益可观。同时这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的传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今,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90年代,电报大楼相继开通了许多新兴数据通信业务,如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HINANET、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电子信箱CHINAMAIL、传真存储转发CHINAFAX、电子数据交换CHINAEDI、帧中继FRAMERELAY、中国公众多媒体互联网169电信港等。可以说,如今电报大楼所具有的数据通信业务,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现代通信水平,为将来建成首都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5年5月建成的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是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因特网。据去年11月份的统计,目前,我国接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已达5万台,拨号入网的计算机达25万台,联网用户数已达62万之多。目前,全球上网用户不断增加,与因特网联网的主机已近2000万台,上网人数已达1亿。据专家预计到2000年,全球计算机网络将达234万个,联网主机数将达3.1亿台,用户数将达4亿户,而亚洲乃至全世界互联网络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是中国。目前,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二期工程已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它有希望在世界舞台上与国际互联网一比高低,在新一代电信业务及信息产业中起核心和主导作用。因特网可向用户提供网上交易、网络银行、网上广告及宣传、电子出版等多项增值业务。
据统计,1996年,全球在因特网上的交易金额达30亿美元,2000年将达1000亿美元。随着我国家用计算机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业务将逐渐被大多数中国人所利用,它所产生的效益将是巨大的。另外,用户可通过专线接入和电话拨入的方式进入因特网,可获得网上如视像广播、VOD视频服务等多媒体服务。所以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逐步普及应用,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使大千世界浓缩于方寸之间。
分组交换、电子信箱、传真存储转发等数据通信业务也是9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新兴业务,随着这些新业务的日臻完善和逐步普及,它们将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建成的标准是有一个能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由先进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善网络,是一个能使所有人共享信息,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相互传递信息的网络。它强调的是要为任何人提供一种方便、快捷而负担得起的手段,来享用先进的电信和信息服务。首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初步目标是,在2010年前,初步建成具有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同期水平的现代化首都高速通信网,其通信水平达到国际大都市的先进水平。如果说首都信息高速公路为未来信息社会提供了理想的信息通道,那么,在这条不断延伸的公路上,电报大楼则是第一站景点。